股票的配债 鼎佳精密IPO财务数据操纵风险:财务费疑点重重,制造费占比畸低,供应商零参保,数据自相矛盾,突击专利与异常扩产!

发布日期:2025-05-24 22:04    点击次数:193

股票的配债 鼎佳精密IPO财务数据操纵风险:财务费疑点重重,制造费占比畸低,供应商零参保,数据自相矛盾,突击专利与异常扩产!

苏州鼎佳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鼎佳精密”)的IPO进程已经到了提交注册阶段。尽管公司计划募资3.03亿元用于扩产股票的配债,但其财务数据中的多项异常——包括管理费用率显著低于同行、制造费用占比畸低、供应商资质存疑,以及汇兑损益的异常波动——均引发对其财务真实性的质疑。本文结合招股书披露数据及行业对比,深度剖析其潜在风险。

汇兑风险隐忧:财务费用异常波动是否“暗含玄机”

1

汇率波动与财务费用矛盾

据披露,公司2023年财务费用为 -115.51万元,相较于2022年度增加了1397.89万元,公司的解释为2023年汇率保持相对稳定而2022年汇率波动大所致。那么有以下几个问题存疑:

2023年汇率是否如公司解释的稳定?据公司问询回复披露2023年汇率存在波动,这一解释与公司之前披露的解释存在一定差异。

经过对比2022年与2023年的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走势可以发现,2023年的波动率较2022年并不逊色,某些时段的涨幅甚至比肩2022年。那么此前公司对于2023年财务费增加的解释是否合理?2023年产生的汇兑损失是否为25.42万元?

将2021年至2024年的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涨跌幅和汇兑净损益进行对比:

2019年全年涨跌幅为1.23%,汇兑净损益为-36.52万元

2020年全年涨跌幅为-6.24%,汇兑净损益为786.39万元

2021年全年涨跌幅为-2.65%,汇兑净损益为265.35万元

2022年全年涨跌幅为 8.18%,汇兑净损益为-1464.94万元

2023年全年涨跌幅为3.82%,汇兑净损益为25.42万元

2024年全年涨跌幅为2.20%,汇兑净损益为-282.83万元

通过以上对比会发现,涨跌幅为正的2019年、2022年和2024年汇兑收益为同比增加,涨跌幅为负的2020年和2021年汇兑收益为同比减少。那么2023年涨跌幅为正,汇兑收益却减少并不符合逻辑。如果按照逻辑来算,2023年公司汇兑收益应该增加至少不会低于2024年的282万元,加上披露减少的25万元,总额至少在400万元左右。公司对这部分财务费的问题将作何解释?

2

与可比公司数据对比异常

此外,公司的财务费率与可比公司平均数有明显差异,我们就与可比公司中的恒铭达(2023年度财务费用率与公司接近)进行对比。

2023年,恒铭达在财务费率相差无几的情况下,汇兑损益增加66.79万元,而鼎佳精密汇率损益减少25.42万元。在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涨跌幅为正的情况下,可比公司依然为增加,而鼎佳精密却为减少。鼎佳精密2023年的汇兑损益统计是否合理,是否真实有效?

3

财务费用波动逻辑异常

公司在审核问询函中有关财务会计问题的专项说明中对2024年上半年业绩同比增长的真实合理性进行解释,其中财务费增加72.67%解释为主要系汇率波动。经查询截至2024年6月,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涨幅为1.77%。将2023年上半年与2022年上半年财务费进行对比,同比减少约63.79%,其中汇率涨幅为6.05%。汇率的波动影响导致财务费每年的变动不仅非常大,而且逻辑也十分异常,汇率都在涨,财务费却忽上忽下。这些疑问不禁引起市场的广泛质疑,2023年的财务费用究竟有没有问题?公司是否真实反映汇兑风险敞口?是否通过汇兑损益进行利益输送?

管理费引争议:利润真实性存疑

1

管理费用率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

利润真实性存疑

在北交所 IPO 审核中,鼎佳精密因管理费用率显著低于行业均值引发监管关注。2021-2023 年,公司管理费用率分别为 4.78%、6.42% 和 5.98%,而同行业可比公司达瑞电子、光大同创、捷邦科技等企业同期均值分别为 6.57%、7.72% 和 9.09%。2023 年,若按行业平均费用率测算,公司需多支出约 1100 万元管理费,其扣非净利润将从 5100 万元降至 4000 万元左右,逼近北交所 IPO 隐形利润门槛。这一差异引发对其是否通过压缩管理费用虚增利润的质疑。

2

公司解释合理性不足

隐含同行管理效率低下

鼎佳精密将低管理费用率归因于“严格费用管控”和“人员精简高效”,并暗示同行管理团队效率不足。然而,公司未提供具体数据(如人均产出、管理流程优化等)佐证其高效性,缺乏说服力。此外,其核心技术人员中两人为大专学历且从业经历较短(如“第二号”核心技术人员16岁入职),可能反映管理团队专业能力有限,与宣称的“高效管理”存在矛盾。

3

家族企业治理结构或影响费用透明度

公司实控人李结平夫妇及其亲属共持股约90%,并占据半数非独董席位及多个管理层岗位。高度集中的家族控制可能导致管理费用支出缺乏独立性,存在关联交易或利益输送风险。例如,部分亲属任职于子公司管理层,其薪酬、福利等费用是否合理计入管理费用需进一步核查。

4

低管理费用率可持续性存疑

若公司为冲刺IPO短期压缩管理费用(如削减研发投入、员工培训等),可能影响长期竞争力。招股书显示,其发明专利主要在2020-2022年(IPO筹备期)突击申请,而实用新型专利则保持稳定申请节奏,侧面反映研发投入可能存在阶段性“应付”行为,进一步加剧市场对其管理费合理性的担忧。

鼎佳精密低管理费用率虽短期抬升利润,但缺乏充分解释和可持续性支撑,叠加家族企业治理隐患,可能对IPO审核构成重大障碍。交易所或需重点关注其费用核算真实性、管理效率证据及关联交易披露完整性。

制造费用疑云:异常成本结构与供应商风险分析

1

制造费用占比异常:合理性存疑

根据招股书,2021-2023年鼎佳精密的制造费用占料工费比例分别为13.29%、15.75%、10.94%,显著低于同行业均值(18.21%)。公司解释称,因大量产品采用OEM模式生产,直接材料成本占比提升,而人工与制造费用作为固定成本占比自然下降。然而,这一说法存在以下矛盾:

对比同行逻辑不洽:同样依赖外协加工的光大同创,2023年制造费用占比达28.11%,远高于鼎佳精密。若外协加工导致固定成本摊薄,鼎佳精密的制造费用占比应更高,而非更低。

成本结构偏离行业规律:鼎佳精密直接材料占比超80%,而同行均值约68.5%。过高的材料成本可能掩盖人工或制造费用的异常分配,存在调节成本以虚增毛利的嫌疑。

此类异常或指向两种可能:一是公司通过会计手段将部分制造费用转移至其他科目;二是外协加工的真实性存疑,导致成本核算失真。

2

供应商疑云:零参保与成立即合作

鼎佳精密的供应商存在多处异常,进一步加剧财务真实性担忧:

零参保供应商:2021年第二大供应商昆山霖胜富参保人数为0,却承担了1093.65万元采购额,与其年销售规模4500万元严重不匹配。作为外协加工商,零参保意味着缺乏实际生产人员,业务真实性存疑。

“未成立先合作”矛盾:惠州市裕美霖成立于2020年5月,但鼎佳精密称合作始于2018年,时间逻辑矛盾。此外,多家供应商如苏州鑫远讯、思凯瑞等均成立不久便合作,且参保人数为0或极低,与其交易规模不符。

供应商资质存疑:部分供应商实缴资本为0(如昆山晨正达),却承担千万级采购额,可能通过关联交易虚增成本或转移资金。

异常的成本结构与供应商问题可能掩盖利润操纵或虚增收入,需进一步核查外协加工交易流水、供应商背景及关联关系。

3

产能利用率下滑下的激进计划

鼎佳精密拟通过IPO募资将功能性产品产能扩至现有3.7倍,防护性产品扩至3.1倍。然而,其产能利用率已连续下滑:

功能性产品产能利用率从2021年的97.27%降至2023年的77.48%,虽然2024年有所回调为86.5%,但防护性产品从2021年的96.49%降至2024年75.45%。

核心矛盾:在产能闲置率不稳定的背景下,激进扩产可能导致产能过剩。尽管公司称新产线“不重复建设”,但未回应市场需求是否足以消化3倍新增产能,避重就轻的回复难以打消疑虑。若市场需求未同步增长,扩产将加剧资产闲置,拖累盈利能力。

鼎佳精密若无法合理解释制造费用异常、供应商资质及扩产逻辑,其募资合理性将面临严峻挑战。投资者与监管机构应保持审慎,要求公司提供更具说服力的证据。

鼎佳精密的IPO面临重重问题:异常的管理费用率、畸低的制造费用、存疑的供应商资质,以及难以自圆其说的汇兑损益波动股票的配债,均指向潜在的财务数据操纵风险。叠加家族企业治理缺陷及扩产计划合理性不足,其募资必要性及财务真实性亟待进一步验证。监管机构与投资者需保持高度审慎,要求公司提供更具说服力的证据,以确保信息披露的透明性与真实性,维护资本市场健康秩序。





Powered by 炒股股票配资平台_线上炒股配资门户_怎么线上配资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© 2009-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